- 袁志仁;王迪;张发强;黄倩雅;朱伟刚;
长春市某汽车总装车间屋面钢网架结构安装采用地面拼装成整体、液压同步顶升就位的施工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对施工过程中各种工况进行模拟分析,选取施工期间变形和应力变化较大的点作为监测点。通过无线激光测距仪测量监测点顶升高度,并反馈位移同步情况给施工方;在顶升节完成的施工间歇期,采用三维激光扫描建模及数据整理,获取网架在同步顶升过程中的空间位置,校核其位移同步情况;采用振弦式应变计定时测量以监控杆件的应力,通过Lora无线传输至中继器,再通过4G网络发送至云平台,由云平台接收和处理应力数据的方式,监测网架在施工期间的应力。监测结果表明:施工过程中网架各监测点竖向位移同步情况较好。在顶升及就位期间,杆件应力变化幅度未超过50 MPa,验证了结构的安全性,后期的持续监控表明网架杆件受雪荷载的影响较小。
2025年03期 v.26;No.10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4K] - 孙芳锦;周烨;祝东涵;张羽佟;张大明;
利用数值模拟对测点干扰因子和分区干扰因子进行定义,并分析目标建筑在干扰建筑作用前后的压力,以目标建筑和干扰建筑之间的高度差、间距、风向角、风速和降雨强度作为干扰因素,探讨大跨度悬挑屋盖模型的屋盖表面干扰因子的变化规律。得出结论:随着高度差的增大,目标建筑的减小效应会增大;随着间距的增大,减小效应会减小;90°风向角时,屋盖受到最大的放大干扰效应,0°风向角工况时的减小效应最大,45°风向角工况时的减小效应最小;风速为16.7 m/s时,屋盖表面受到最大的减小效应,风速为10 m/s时,屋盖表面受到最小的减小效应;干扰效应会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2025年03期 v.26;No.100 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4K] - 耿弈;金冰燕;康兰方;张波;李文杰;
为研究降雨入渗条件下浅埋穿越富水软弱岩层隧洞地表沉降与控制技术,依托深圳铁岗—石岩水库水质保障工程,基于Peck公式,运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地表沉降特点及规律,对不同的支护效果进行对比,提出了最佳地表沉降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在雨季进行隧洞施工期间,降雨结束时(t=7 d)拱顶沉降达到最大值(14.50 mm),降雨结束后(t=9 d)拱顶沉降开始减小。在降雨前期(t=1 d)隧洞围岩的塑性区主要出现在拱顶位置;随着降雨时间的增加,塑性区逐渐向地表扩展;降雨结束后(t=9 d),塑性区的分布范围开始逐渐减小。浅埋隧洞穿越富水软岩时,使用地表袖阀管注浆能够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降,但是结合高压水平旋喷桩技术控制沉降效果更好,其沉降值减少了22.8%。
2025年03期 v.26;No.100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0K] - 史宝宝;高健根;王国辉;张晨爔;梁斌;
针对跨既有交通线路预制钢箱梁顶推施工安全问题,以洛阳市瀍涧大道上跨王城大道段桥梁工程为依托,研究顶推施工中顶推支架和滑移支点的受力性能。采用理论计算并通过Midas软件分别建立顶推支架和滑移支点的实体模型,以分析结构在支点承载最大工况下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支架的稳定承载力与立柱尺寸、截面属性、步距等因素有关;在承载最不利工况下,墩旁支架和顶推拼装支架下部结构最大组合应力分别为67.3 MPa和47.8 MPa;在水平方向变形上,顶推摩擦力对顶推拼装支架的变形影响较大,整体结构屈曲特征值满足规范允许值,滑移支点最大变形位于滑箱顶面,最大组合应力位于滑箱和垫梁接触面角端处。
2025年03期 v.26;No.100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3K] - 李世博;潘殿琦;王明新;刘华南;
为有效改良吉林省辽源地区的粉质黏土,以木质素-水泥复合作为改良材料进行室内冻胀融沉试验,分析了木质素磺酸钙掺量、含水率和养护龄期3个因素对木质素-水泥复合改良粉质黏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掺入适量木质素的改良土与素土和水泥改良土相比,其冻胀量(融沉量)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其冻胀率(融沉系数)随含水率的减小而减小,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减小;确定了改良土的最佳木质素掺量为1%(质量分数,全文同)。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对冻胀率(融沉系数)影响程度大小为木质素掺量>含水率>养护龄期。
2025年03期 v.26;No.100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4K] - 轩娜娜;
依托某32.76 km双向6车道干线公路项目,探讨就地热再生技术的应用。详细调查PQI、PCI、PWI路况指标,确认该路段病害多集中于表层,无结构性破坏,适宜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主要研究不同RAP回收沥青路面材料掺量对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通过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及冻融劈裂试验,综合评价了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结果表明:再生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即动稳定度指标均优于新料;在质量分数为30%RAP掺量下,混合料展现出最佳的低温抗裂性(最大弯拉应变2 362με)和水稳定性(浸水残留稳定度98.9%,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93.2%)。基于此,确定最佳RAP掺量为30%,并阐述就地热再生施工的关键技术要点。
2025年03期 v.26;No.100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